栏目导航
开云体育投注官网入口:福州“卷尺哥”在城市“找碴”
开云体育88元:
“如果三天后,这些角铁还在这里,我希望福州市政府给有关部门的人顶格处罚。”2025年11月7日,在仓山区一个公园里,龚灿宁指着在草坪上的角铁,如同领导现场督查。
这不是他第一次在短视频里对福州市政建设提出问题。因屡次硬气发问,他在网络上被戏称为“多管局局长”,也有人叫他福州“卷尺哥”。
“卷尺哥”的称号最早来自深圳。2023年初至今,一位深圳市民手持卷尺,穿梭于各区街头,在短视频平台曝光市政设施问题,有关部门多次跟进整改。新华网一篇文章打出了这样的标题:《深圳“卷尺哥”火了!网友:建议全国推广》。
此后,福州“卷尺哥”、邯郸“随拍哥”、包头“拔钉小哥”等相继在网络上冒头。此类账号以拍摄井盖损毁、道路开裂、电线杆歪斜等城市设施问题为主。
“流量监督”的背后,是城市管理体系响应机制迟缓的现实困境。“当正常渠道的反馈效率不高时,市民会利用互联网寻求更直接的回应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。
草坪上的角铁还没有拆除,他拿来几块泡沫砖、石头和碎布,对角铁做了标记,提醒来往行人。“希望相关的管理单位能够抓紧处理,如果小孩的尾椎骨撞到这个角铁,可能一辈子就完了。”他在视频里说。截至11日,该视频获得了近10万点赞。
36岁的龚灿宁老家在福建省宁德市,身材干瘦,寸头,镜头里常穿着一件白衬衫,操一口福建口音的普通话,说话抑扬顿挫,不时有些网络幽默。2014年,他从福建工程学院(现福建理工大学)交通工程专业毕业。此后进入福建一家工程企业任项目经理,承接市政建设项目。
因具备专业背景,龚灿宁对市政设施的安全风险隐患较为敏感。在他的视频中,挡车柱破损、石墩设置不当、路灯井盖碎裂等市政问题频繁出现,也不乏一些居住小区等单位的设施问题。在一个点赞高达26.8万的视频里,他拍摄了一个小区在人行道外的铁丝防护网,并直接去质问社区物业管理处。在物业经理电话没人接之后,他在视频里喊话当地市政部门,要求三天之内监督该小区整改。
“我从小就比较爱管闲事。看到不合理现象,自己会出头。”龚灿宁回忆,大学时学校组织班级每人交一百多元购买校服,他认为“应先征求学生意愿”,于是向学院反映。校方随后作出解释并调整了做法。
妻子评价龚灿宁是个“实在人”。她回忆,两人还未结婚时,有一次约会,龚灿宁从长乐市赶来,路上下着大雨,看到几位老人拦不到车,就专程把他们一一送进了福州城区。那天约会,龚灿宁迟到了。“从那么远的地方送到城区,不一定可以得到家属的感谢,但他就那样。”
龚灿宁第一次正式出镜,是在2023年7月。当时福耀科技大学门口有一个在建项目,他发现外侧人行道上,一个电力井口缺了盖板,旁边也没有围挡。“很危险,”他回忆,“自己当时是被吓了一跳。”
他拨打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,又在现场找来石头和木板,搭了临时围挡。几小时后,电力部门工作人员赶来修复了井盖。龚灿宁把这件事拍成短视频,上传到社交平台,意外收获了大量关注。目前该视频处于隐藏状态。
评论区有人夸他“细节、专业”,也有人质疑他“多管闲事”。一开始龚灿宁并没太多喜悦:“其实那条视频我只是想提醒一下路过的人注意安全。”
“刚开始做短视频,纯粹是为了解压。”龚灿宁妻子回忆,早些年龚曾开过一家书店,为了宣传共享图书的公益活动,他注册了短视频账号。书店没能顺利经营,账号也就闲置了。后来龚灿宁想,不如发点工地上的日常见闻。他常和同事拍些接地气的搞笑短片,点赞不高,粉丝也不多。
再往后,他在工作途中注意到一些市政设施问题,就顺手拍下来。2023年10月,龚灿宁拍了一处路面塌陷的视频——那是他第一次主动为拍市政问题视频去现场。“那地方我每天都要路过,前一晚下了雨,再不反映可能就出事了。”
“有人说我这样会得罪人,但我只是把问题摆出来。”龚灿宁的视频账号名称包含了其真名,“如果是出于公心,就没什么好躲的。”
2024年有网友曾质疑,“借监督之名,为讨项目尾款造势”。龚灿宁一名同事称,在视频开始拍摄的2023年,其所在企业经营状况尚可,直至次年才出现被拖欠款项问题。
在龚灿宁看来,做视频和催款是两回事。不过,他感觉多少带来了点正向影响,“有些单位会主动打招呼,至少让我们的工程款不至于杳无音信”。
更常见的网友质疑在于:“看到隐患为啥不自己处理”“不过是作秀博流量”。
“我们不是专业技术人员,贸然切割会造成二次伤害。”龚灿宁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,更重要的是,许多表面问题背后藏着系统性隐患,要专业部门彻底整治。
截至目前,龚灿宁已在视频平台上积累了超10万粉丝。有不少网友私信他,反映市政建设问题。“每天大概能收到几十条消息,有时某个视频火了,就可能有上百条。”龚灿宁说,这些线索大多来自福州本地。
若判断问题确实存在,龚灿宁会前往实地拍摄。“通常当天去,剪辑一小时,就可以发布。”
他的视频账号置顶了一个视频“上央视了”。在新闻刊播当晚,一家四口人都守在电视前等待。在这期“新闻1+1”节目中,龚灿宁这样说:“我感受到的是,福州是一个愿意倾听市民意见的城市。这也体现了一个城市愿意在细节上,为每个市民作出改变的诚意。”
在一些视频中,他还提到,陆续有二十多名网友主动联系他,组成一个市民团队。成员中有出租车司机、空调维修师傅,还有曾经受过龚灿宁帮助的网友。大家平时生活在不同城区,谁察觉缺陷,就在群里发定位和照片,再由龚灿宁整理发布。
“其实也谈不上团队,就是一群热心人。”他说,“大家都希望城市能更好一点。”
龚灿宁的视频风格,与早前在深圳走红的“卷尺哥”颇为相似。2023年3月,深圳“卷尺哥”发布了第一条“问题视频”。画面中,他骑着一辆载货电动车试图通过人行道限宽柱,却被卡在原地:“我就想知道,这限宽柱导致我们的脚受伤,谁来负责?”后来,整条路的限宽柱都进行了适当加宽处理。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采访,但其未回应。
两年多时间,深圳“卷尺哥”共上传1062条视频,内容主要围绕深圳城市道路与基础设施问题。此后,邯郸“随拍哥”、包头“拔钉小哥”等类似的账号陆续涌现,他们自称“热心市民”,大多出身于非专业领域。
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契机。有时是市民通过12345热线反复反映,有时是经网络曝光引发关注。在问题被发现与被解决之间,不少存在一段不短的等待期。
“政府内部并非没有处理机制,重点是谁来启动,启动后是否重视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说,“网格化管理、12345等渠道在制度上已覆盖城市大部分问题,但在执行中,处理的及时性、积极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依然参差不齐。”
在龚灿宁拍摄的视频中,有一名福州市民的案例较为典型。2025年8月12日晚上9点,何悠(化名)带着儿子骑电动车,在仓山区一处绿道兜风。周围没有路灯,两侧树木茂密,在宽约八米的道路中间,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着两个大石墩。刚驶上道口,母子俩就撞上一个石墩。“根本没看到它。”何悠回忆。
她的嘴巴和脸都被摔肿,嘴唇缝了15针,儿子摔在一旁,锁骨骨折、私处受伤。这场事故花了一万多元医药费。
当晚何悠报警,次日又拨打12345,并向路政部门反映。但一周过去,她仍未收到有关部门的明确答复。她想过打官司,但诉讼所需的时间、金钱和精力,让她最终放弃了。“我们这种普通人,没有那样的条件。”
刘昕认为,这类事件并非某地的个例。“根源在于政府部门主动作为的动力不强。”
据2017年第三次修订的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》,城市管理实行“统一领导、分区负责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结合”的原则,分区采用“责任区制度”,明确主次干道由专业单位负责、背街小巷由街道社区负责、特定区域由权属单位负责的三级责任网络。
为保障执行效能,条例还建立了部门权责清单制度,建立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,确保管理责任无缝衔接。
但在现实中,刘昕告诉南方周末记者,市政设施事务往往涉及园林、水务、路政、公安、环卫等多个部门,权责交叉,让一些问题陷入“谁都能管、谁都不愿管”的困境。
朋友见何悠还是不甘心,便向她推荐了龚灿宁。了解情况后,第二天,龚灿宁便出现在事发路段。镜头里,除了两个石墩横在绿道中,旁道还有一道裂开口子的井坑,龚灿宁一边用卷尺测量通道宽度,一边对着镜头说:“晚上光线不好,骑车人为了避让石墩,很容易直接栽进井坑。”
两天后,龚灿宁再次来到现场时,井坑已被封盖,横在路中的石墩也重新调整了位置。
数日后,何悠接到了路政部门的电话。据她讲述,工作人员带着水果、牛奶专程登门致歉,承认管理存在疏漏,临走时一再承诺“以后一定会加强巡查”。
像上述这样曝光后整改立竿见影的事件,在龚灿宁账号里并不鲜见。7月14日,在福州另一处社区,龚灿宁曾曝光人行道上的限宽柱间距过窄,导致骑车人频繁被卡。视频发布后第二天,市政部门便调整了立柱间距;3月11日,一条国道上,一个缺失盖板的电力井,从他发布视频到修复完成,用了不到24小时。
而在龚灿宁发布的视频里,也有不少是在表扬有关部门的处理速度。封面标题往往简单直接:“2小时拆除”“这么快”“温暖榕城”,视频不少用这样的句式开头:若干个小时之后,问题就得到了解决。
“我们不是去找政府的碴,也不是和政府对着干。”龚灿宁更愿意把自己的拍摄当作一种“补位”。“只不过我看到问题更快一点。”他说,“城市太大了,管理的人手有限,他们也不可能什么都看到。”
对于“卷尺哥”等网络创作者的出现,刘昕持肯定态度。“他们既没有干扰政府正常工作,也没用非法手段,只是多了一个反映问题的渠道。哪一种渠道能让政府尽快处理问题,哪一种渠道就值得被认线日,南方周末记者就“卷尺哥”现象分别致电福州市住建局及城市管理委员会,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“不便回复”。
在当天的现场视频中,他感谢了热心市民团队和福州有关部门。而在8月份另一起绿地角铁投诉视频里,龚灿宁用一种网络幽默方式给有关部门点了赞:“我们说好的七天,现在一天都还没到,这三根这么隐蔽的角杆都拆掉了,你叫我后面的视频要怎么拍呢?”
从2023年至今,龚灿宁已发布超过500条相关视频,部分被隐藏。庞大的内容产出背后,是难以变现的流量。“这本质是公益行为,”他说,“一旦涉及商业变现,公众的看法就会改变。”
龚灿宁自称,至今未接到一个商单。不过他也意识到,这种“纯公益”模式难以长期维持,拍摄设备、交通、时间成本都要自己承担。他希望能探索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,比如创建公益组织,“前提是保持独立,不被利益绑架”。
在近期发布的视频中,龚灿宁公开表示,计划申请成立一个专注于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公益组织。他希望能够通过组织化、正规化的方式,推动解决公众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。
目前,经济压力是龚灿宁妻子最大的担忧。她与丈夫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打拼,以前丈夫承接工程建设项目时,收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,但近期项目数量明显减少,家庭的经济压力变大。
龚灿宁一家四口,妻子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,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,虽无大项贷款压力,但经济情况并不宽裕。另外,视频拍摄工作占用了他大量时间,加之部分项目尾款尚未结清,使得他在网上获得关注的同时,也伴随着现实的经济压力。
一开始,龚灿宁并没有将运营视频账号的事告诉妻子。直到妻子同事在平台上刷到,妻子才知道丈夫成了网络上的“卷尺哥”。她选择先“暗中观察”。
从开始拍视频后,龚灿宁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明显变少。“基本见不着人,”龚妻说,“除了吃饭和睡觉,其他时间他几乎都在外面。”
“我知道他是真心想做好事,但我更希望他先保证家庭能维系,有能力养活自己。”妻子并非完全不理解丈夫,但家里有突发状况时,她希望丈夫能帮忙处理,“可他常常在外忙自己的事,自己难免不高兴”。
在前述同事看来,龚灿宁的处境堪称“吃力不讨好”。“他在网上管太多,肯定得罪了不少想走捷径的工程人。”他说,“有些人觉得他是刺头,不敢找他做项目。”
这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。龚灿宁说,有关部门会对他的视频制作进行指导,有时候也会私下找他谈话,“他们盼望我能更理性表达”。
在深圳“卷尺哥”这边,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则回应媒体采访称:“没有‘盯着账号的领导’,但深圳有一套盯着民生事项的平台和机制。去年,深圳开始探索‘未诉先办’,主动切入四十多个互联网主流平台发掘线索,目前已主动发现线万条。”
刘昕觉得,这类民间监督行为虽带有流量诉求,但更具公共价值,“他们本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绕开隐患,却坚持站出来提醒他人注意风险”。他呼吁政府部门转变观念,将提出问题的市民视为“帮助者而非对立者”。
- 上一个: 二人性生活ww免费视频
- 下一个: 破解能源“不可能三角”推动低碳转型与效益提升

联系电话
公司邮箱
公司地址